陳英德

陳英德 (1940-)

陳英德展出的是以台灣木偶戲所謂掌中戲為題的一組帝王與后妃的畫作,還有幾件帶有宗教或神話傳說意味的作品。七十年代陳英德在以藍色為主調的人物之前,原是以探索民間人物為創作的起點,那是和他的藍色畫不同表現趣味的作品。此後他畫出了一系列以民間人物為形象的彩繪人物,所展的幾件在造型上加進了台灣木偶戲—布袋戲的十字形構圖,衣服紋飾著龍鳳與牡丹,飛雲與海浪的翻躍,和海上凸起的礁石等等,那些都是民間戲服常見的花飾,背景則以金黃,赤紅或深紫襯出以象徵晨曦,落日,晚夜下的情境。帝王是權力中人,后妃是陪襯。布袋戲是過去許多幼童的回憶,在沒有甚麼電玩娛樂的時代,過去的小孩伴著布袋戲一起長大。法國民間也有一種布袋木偶戲叫的,動作滑稽可愛,很受小孩們的喜歡。但台灣的這種民間玩藝更加的精緻華彩,表演者的演技也多變複雜,早就有法國人迷上這種台灣民間的表演藝術,他們到台灣拜師學藝,後來給法國民眾表演時同樣受到群眾的喜愛,顯示藝術的無邊界。陳英德畫中的帝王后妃儘管衣服光鮮亮麗,背後暗示著命運都像常人,在人生舞台上曇花一現,最終以木偶的形象留下。(文/ 陳英德)

 

-簡介-

1940年出生於台灣嘉義,1964年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系,1967年取得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1969年起旅居巴黎,並於1970至1972年間就讀於巴黎索邦大學考古與藝術研究所。曾於法國舉辦多場個展,包括1974年在巴黎伊麗斯·克雷爾畫廊的個展、1976年參與巴黎大皇宮的「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以及1982年於魯昂當代藝術中心的個展。其作品廣受讚譽,並被法國國家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此外,陳英德著有多本與藝術相關的書籍,如《在巴黎看新寫實畫》、《海外看大陸藝術》及《巴黎現代藝術》。這些著作以其豐富的見聞和獨特的見解,對藝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英德的創作風格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元素,特別是台灣民間藝術與西方宗教符號。他的作品常以台灣木偶戲中的帝王與后妃為題材,透過這些人物表達命運的無常與華麗,並運用十字形構圖與富有象徵意義的色彩,營造出強烈的視覺與情感氛圍。作品突破了傳統人物畫的束縛,賦予人物更深層的情感與象徵。

 

-簡歷-

1940 台灣嘉義

1964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畢業

1967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1967~1969 文化大學美術系講師

1969~  巴黎索邦大學,藝術和考古學院研究

 

-個展-

1974年:《藍中國》,伊麗斯‧克雷爾畫廊,巴黎。

1975年:巴黎雙年展與巴黎藝術節期間,《重型文化卡車》繪畫展,伊麗斯‧克雷爾畫廊。

1976年:《菲亞克》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伊麗斯‧克雷爾畫廊,大皇宮,巴黎。

1978年:《六人詢問作者》佈景,法國喜劇院,巴黎。

1982年:魯昂當代藝術中心,魯昂,法國。

1988年:雄獅畫廊,台北,台灣。

1991年:愛力根畫廊,台北,台灣。

1993年:藝術與文化古蹟空間畫廊,CMP巴黎。

2001年:台北市府官邸,台北,台灣。

2007年:《藍中國》,愛立克‧杜夏倫姆54畫廊,巴黎。

2009年:《陳英德的藍色繪畫》,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12年:《陳英德古圖與民間彩新釋》,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16年:《陳英德人物彩繪》,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聯展-

1969年:第一屆全國大專院校教授聯展,台北,台灣。

1973年:國際藝術城,巴黎。

1974年:國際藝術城,巴黎。

             年輕繪畫沙龍,巴黎。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1975年:國際藝術城。巴黎。

             年輕繪畫沙龍,巴黎。

          《菲亞克》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巴黎。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1976年:新寫實沙龍,巴黎。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1977年:《菲亞克》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巴黎。

             年輕繪畫沙龍,巴黎。

             五月沙龍,巴黎。

            《自由空氣》,摩德拉比劇場,巴黎。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海外華人藝術家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台灣。

             蒙撫須當代藝術沙龍,蒙撫須,法國。

1978年: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1979年:第八屆中華民國全國美展,台北,台灣。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1980年:《挑戰繪畫:三十年的冒進,1950-1980》,H.歐德瑪畫廊及皮爾卡登空間。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第九屆中華民國全國美展,台北,台灣。

1981年:蒙撫須當代藝術沙龍,蒙撫須,法國。

             今日名家與年輕藝術家沙龍,巴黎。

             國家當代藝術中心典藏展,巴黎。

1982年:《寫實主義與意象》,上美麗城青年文化中心,巴黎。

             《中國之上》,格盧陳卡Gruchenka畫廊,巴黎。

1983年:《寫實主義與意象》,藝術之家。托農萊班Thonon-les-Bains,法國。

             《中國藝術家在巴黎》,六區區政府,巴黎。

1984年:《海外華人藝術家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985年:《來自東方的顏色》,Urbis俱樂部畫廊,西班牙馬德里。

1986年:《中國當代藝術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當前的寫實主義與古典主義》,阿蘭.布郎德爾畫廊,巴黎。

1987年:《八七路線》,國際藝術城,巴黎。

             《中國畫家和雕塑家在巴黎1947-1987》,中國當代研究資料中心,巴黎。

             《歐美地區中國畫家聯展》,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台灣。

             《當前現實主義與古典主義》,阿蘭.布郎德爾畫廊,巴黎。

1988年:《向伊麗斯.克雷爾致敬展》,大皇宮,巴黎。

             《紙上作品和城市雕塑》,布里弗城,法國。

             《中國藝術家展》,余易畫展,布魯塞爾,比利時。

1989年:《標誌,代碼,符號》,上美麗城青年文化中心,巴黎。

             《藝術緊急救助亞美尼亞》,皮爾卡登空間,巴黎。

             《天安門,我不會忘記》,龐畢度中心,巴黎。

1990年:《生活的色彩,法國當代藝術全貌》,國家圖書館,巴黎。

             《當代油畫》,璞莊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當代素描展》,誠品畫廊,台北。

1991年:《生活的色彩,百位維護人權藝術家展》,馬德里,西班牙。

             《生活的色彩》,沙托魯,法國。

             《法國當代藝術全貌》,布拉格,捷克斯洛代克。

1992年:《哥倫布》,雅典,希臘。

             《中華民國畫廊展》,台北,台灣。

1993年:《地中海伊爾德紙上作品展》,意大利。

1994年:《旅法華裔藝術家  當代集成展》,玄門畫廊,台北,台灣。

              《單色畫》,愛力根畫廊,台北,台灣。

              《中華民國畫廊展》,台北,台灣。

             《藝術色彩》,涅斯勒畫廊,巴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藝術家展》,愛麗榭圓頂畫廊,巴黎。

             《寫實主義》,家畫廊,台北,台灣。

1995年:《台北-巴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1996年:《台北-巴黎  旅法藝術家具象作品展》,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巴黎。

        《藝術家眼中的家》,法國克特爾藝術之家展出,獲得“大眾獎”。

        《法國當代藝術全貌》,布拉格,捷克斯洛代克。

1997年:《中國當代藝術》,美麗城CFDT空間,巴黎。

2001年:《古典油畫展》,彰化文化中心,彰化,台灣。

2002年:《中外百名藝術家憧憬安亭新鎮》,上海美術館,中國。

2003年:《巴黎中國藝術家展》,國泰畫廊,巴黎。

2004年:《中國風》,大凱旅門,巴黎拉迪方斯,法國。

             《法中藝術節》,MK2電影圖書館,巴黎。

2005年:《台灣藝術家展》,關渡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6年  《六位具象畫家展》,月臨畫廊,台中,台灣。

2007年  《台灣美術種子》,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校友留校作品展。

2008年 《時空與高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養成,形塑》,台師大典藏VS高美館典藏,高雄美術館。

2009年:台灣畫廊博覽會,台北,台灣。

           《神奇年代─環繞伊麗斯‧克雷爾和彼爾‧雷斯塔尼周圍的藝術家》,巴黎圖歐展場,法國,巴黎。

2010年  台灣畫廊博覽會,台北,台灣。

2011年 《台灣繪畫閱讀歷程─台灣文化節》,克羅威爾市,法國。

2012年  台灣畫廊博覽會,台北,台灣。

2014年 《花蓮。紐約。巴黎》,乙皮畫廊,花蓮,台灣。

2024年 《七劍下天山—巴黎·紐約繪畫的遇合》,月臨畫廊,台中,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