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簡介
進行式下的地方
何謂「地方」?相較于空間,地方是人將意義投注於空間中,以某種方式依附其上,如 此空間就成為地方,人們對於其區域自然並非以一種觀看的角度存在,核心在於行動介入、 生活其中。置身其中也代表著在特定區域上有著一段時間的停留,這動作必然會使個人在環 境中留下許多可見以及不可見的存在,其中包含著屬於自身私密的過往、所有移動的殘存軌 跡,更可做為一種觀看、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當然,對地方的歸屬感也從此萌發。
地方對我們固然重要,但我更關心的是「如何介入」空間的過程,是什麼狀態的改變產 生出「地方」的存在、對空間的依賴歸屬。作品有著廣義和狹義的部分,廣義的部分取自所 處環境中從未停止探索的交界——「自然-城市」過渡區域,這是人們為了擁有更大的居住 地,向城市邊緣開發時所產生。其中暫時性置入的工程用元素使空間產生晃動感以及改變後 的不確定感,但也讓原本陌生的自然成為我們得以依存的地方。交界中事物有著不同狀態, 是崩解、消逝或再覆蓋,清晰又模糊。狹義處,來自創作者本身的生命經驗及生活實踐—— 因個人因素,當時藉著植栽讓私領域和公領域產生間隙及喘息的緩衝區,讓自己和所屬空間 產生更強的認同。
當我們以任何方式介入一個空間,我們和此即產生連結,接著以各式的活動,讓不同大 小的區域成為我們的領域或「地方」。地景中人們對於土地樣貌的改變,或較小規模下特定 空間的一切陳設擺列,其中充滿著不同尺度下人們對理想中地方的再現,藉著一內一外、廣 義與狹義、大範圍與小區域的互相參照,呈現所處周遭的現實樣貌,傳達環境變遷下的心中 真實,最終激盪出更多對於「地方」的想像。
關於環境、居所變遷和形成的進行式—開放的「領域」及私密的「地方」,雖然尺度 規模有所差異,但皆因我們有意識的介入,產生聯繫進而成為依附其中的空間。而這次作品 主要在呈現現實環境中「正在改變的樣貌」。公領域關於建設開發的堆疊、私領域綠化植栽 的佈置,二者在畫面空間中層層堆疊,一如我們所處的當下,一切居所的再造都是一場進行 式,一種找尋回家的道路。
藝術家簡歷
個展
2017 「成為一個地方」,尊彩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4 「交界迷蹤」,尊彩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11 「交界段落-微隱若現的平淡敘事」,雅逸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2008 「靜謐與空靈之間」,台北縣政府藝廊(今新北市藝文中心),台北,台灣
「流域邊界」,文化大學藝廊,台北,台灣
典藏
2016 《家屋-私樂園》,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5 《交錯下的未知凝視》,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4 《之間》,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12 《更美好的未來》,國美館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畫,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06 「第十屆雙和美展」油畫類大專社會組雙和獎,作品榮獲單位典藏,新北市,台灣
2003 台北市光華青年水彩寫生比賽大專社會組,作品榮獲單位典藏,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