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聽驚雷-台灣當代女性版印藝術的邊緣敘述

林羿束

1979年生於雲林,畢業於法國史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學校,其木刻帶有捲毛狀的語彙,2014年開始,他結合水墨經驗,創作了一系列水墨黑白木刻,藝術家將此系列命名為「毛毛計畫」,並自言此系列:「是沒有目的的墨線堆疊,再對這些墨線進行觀察與想像。除此之外,想嘗試把2種不同屬性的線條放在一起達到畫面的協調。」作品多次榮獲高雄獎及國際版畫雙年展入選、國美館青年藝術家購藏計畫的等獎項肯定。

黃琬玲

1980年生於基隆,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造形所版畫組,創作上,以水墨與版畫為創作媒材,曾於法、德、美、俄、台、日、韓等多國展出,代表作〈貢養人〉系列,有別於從前的供養人是為宗教出錢出力的贊助者,黃琬玲的貢養人則是反映出許多人把流行時尚當作信仰的社會現象。

洪子惟

1990年生於彰化,先後從東海大學美術系、台北藝術大學美創所版畫組畢業,作品從民間藝術與宗教藝術中獲得養分,本次展出家屋系列和2018年新作,其中家屋系列為她挪用月曆、日曆等家庭物件,結合傳統吉祥符號,透過版畫述說對家屋的記憶以及期許家能長久就像吉祥字畫般美好;新作則趨向於心靈層面,探討天、地、人與宇宙共存的道理。安懷冰曾評:洪子惟相關系列作品中的混搭敘述作者內心從學院走入常民的認同,展現的不只是觀念性,更多的是懷抱歲月的溫度。作品受國美館、藝術銀行、和新光美術館等公私機構典藏。

陳又寧

1991年生於高雄,後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創所版畫組,策展人安懷冰指出陳又寧常用同一個版拓印出好幾張,然後用不同的配色與筆法上彩,或者在單一畫幅裡運用了很多不同的版,進行拓印的拼接。他的拓印與加筆,總維持著某種隨意的不確定性,有時不在乎完整與否才更能流露藝術語言的彈性,這是當今學院藝術家幾乎快要消失殆盡的優點。

趙曼妮

1992年生於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版畫組碩士畢,藝術家以女體、自己和一隻陪伴其十幾年已過世的老狗為主要題材,並將生活中所經歷的掙扎、憤怒、憂愁等感受,透過刀刀至骨的陰刻與平時寫生用的軟質粉蠟筆拓印出的版畫去呈現,作者言此系列為「被禁錮的靈魂」,策展人安懷冰即評其是這些女性版印藝術家中創作風格最為深沉憂鬱,氣質也最是愁苦又激昂的一位。

張妤安

1992年生於高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組碩士畢,除嘉義大學時期大量的水墨創作根基,亦受漫畫、街頭塗鴉和自幼接觸的民間道教影響,作品充滿民間性與次文化的元素,除常出現其自創的莎莉小姐與幽靈寶寶等卡漫人物,亦有融合噴漆、手繪及畫符似的民間道教書法題款的作品,如慶典系列。整體風格兼具活潑與趣味性,安懷冰即言張妤安的作品:高度混雜卻又一派自然,從打破版畫邊界的角度來看,他應該是模式最野、力度也最猛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