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簡介
邱秉恆
1948生於台灣嘉義
1972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畢業後曾擔任教職二十六年,期間舉辦多次個展及聯展,並榮獲1987年中國畫學會「金爵獎」及2001年「中興文藝獎」油畫獎。
他的繪畫一貫以抽象風格傳達具體的東西,用一種高度抽象的表現手法,傳達出深沉具象的感覺,採取了中國文人畫的意境空間,卻大膽地運用了西方素描及抽象繪畫中的筆觸和構圖,但是筆觸卻很注意肌理的構成、速度感及色域的對比和均衡。
邱秉恆近期作品以粉彩和油畫為主,以其特有的短勁筆觸,堆疊繽紛的色彩,幾何分割的色塊使得畫面中的風景存在著時光的流動感。
董振平
1948年生於江蘇無錫,祖籍山東平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退休教授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士
曾於國內外榮獲多項大獎及多所美術館典藏。個人在雕塑、版畫、多媒體裝置、公共藝術方面均有涉獵,也因擔任北藝大版畫教學,促進版畫藝術在台發展亦為刻不容緩之教育責任,早期參與十青版畫會及五行雕塑小集,師承卓越藝術家蘇新田教授、國際級版畫大師廖修平教授,在多位前輩藝術家的薰陶之下,致力於推廣版畫藝術,先前於美國紐約大學進修期間,與威廉‧帕特森大學的叢志遠教授結識,並邀請叢教授赴北藝大舉辦版畫工作營,為北藝大及相關學校系所進行版畫藝術的推廣與開展,進而銜接台灣與美國的版畫藝術交流,期待為版畫藝術寫下無疆界的新視野。
梁兆熙
1953年生於所羅門群島,1965至1976年間居住於香港。
1980年巴黎國立美術學院畢業。
1990年於誠品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其作品先後在皇冠藝文中心、串門藝術空間、阿普畫廊、飛元藝術中心舉辦個展,並多次於國內外重要美術機構聯展。早年因受黑白電影的影響,所以繪畫素材選擇為炭筆。從炭筆的輕、重、緩、急、勾、轉,都可從近距離中觀察細微變化,超越傳統素描格局,展現遼闊生命感。
董小蕙
1962生於台北
台灣女畫家。北一女中、台師大美術系第一名畢業,創作資歷三十餘年,國內外繪畫發表個展十餘次。早期研究印象派畫風,多次赴歐洲遊歷創作,消化西畫色彩與光影變化之亮麗表現。念藝術研究所時致力於中國老莊哲學之探研,寫成《莊子思想之美學意義》(臺北學生書局,1993)專書。九〇年代後期畫風轉變,融入中國哲思之人文美感意境,發展了獨具個人風格的「老院子」畫風系列。畫家「老院子」系列,起源於她對個人靜謐居住環境的深刻感受。舊居院落中寧靜自在、花木扶疏的生活意象,與中國文人傳統的隱逸心靈有著相應契合的情感。畫家陸續發展出「黑桌靜物」、「黑白系列」、「濃蔭系列」和「大樹家族」等各系列之表現;其由西而中,追尋「和諧-靜謐」意境的創作發展過程,使她建立了完整的藝術風格系統,也自外於當代藝術偏重「激化-衝突」之表現潮流。
黃子珩
澳門人,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後曾做過3年跟藝術無關的文員工作,因適應不了這種「規律」工作模式引致心靈空虛,人變得像行屍走肉,也因此蘊釀出創作的慾望。希望能夠把從生活中的感受,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作為對世界的回應。
霍凱盛
1990出生於澳門
2008-2013於澳門藝術博物館任課程助教
2013-2015於澳門藝術博物館任繪畫課程導師
2013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主修視覺藝術教育專業。
大學期間至今已於澳門藝術博物館教育組工作,並積極參與ART ZONE的藝術推廣。其作品《樂園系列》於2013年入選「波隆那國際插畫展」,曾在紐約、意大利、日本、中國及港澳台等地展出,並在澳門政府總部、東方基金會(澳門)及私人(意大利、香港、澳門) 收藏。
侯竫珩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98學系學士班
侯竫珩的素描完全是對景速寫,他去大稻埕、大湖公園、六福村等處,畫空間畫動物也畫人,他的風格隨性而不刻意,似鬆散卻有力量,頗有日治時期臺灣畫家如陳澄波、廖繼春等人素描的韻致,卻又散發出一股當下感,這在二十多歲的臺灣新一代畫家中非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