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楊英風銅雕塑
  • 首頁
  • 展覽回顧
  • 【映象】楊英風銅雕塑

【映象】楊英風銅雕塑

2018/11/17 ~ 2019/1/13
-
  • 楊英風藝術生命的十二個轉折

楊英風藝術生命的十二個轉折

   

 

宜蘭家鄉大自然的薰陶和對母親的懷念(1926-1938)

  

北京的少年生活(1939-1943,1946-1948)

 

留學東京(1943-1945)

考取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科。在校期間深受有『日本現代雕塑之父』美譽的朝倉文夫,以及日本木造建築大師吉田五十八的影響。後者對魏晉到大唐時代中國人融會自然,從而產生了景觀雕塑的初步思想。

 

雲岡大佛的宏觀震懾(1947)

就讀輔仁大學的暑假,在山西大同郊外,與武周川砂岩斷崖雲岡石窟的邂逅,決定了楊英風日後藝術發展的歸趨。

 

豐年雜誌社任職美編時之鄉土創作(1951-1962)

楊英風為《豐年》雜誌設計封面,並擔任美術編輯十一年之久,此期的創作上,產生了無數包括版畫、插畫、雕塑、水彩、漫畫等鄉土寫實作品,也反映了楊英風喜好自然的本性。

 

遠赴羅馬探索現代藝術(1964-1966)

楊英風得于斌主教之助,遠赴羅馬藝術學院專攻現代雕塑。是時,不但飽覽藝術史上大師名作,更因緣際會的踏入銅幣徽章雕塑的新領域,並於義大利各主要城市舉辦展覽。

 

板塊運動、花蓮太魯閣的影響(1967-1976)

「太魯閣山水系列」。他企圖將靈山俊川的氣魄和神韻,透過筆端或刀尖,濃縮在一件件造型藝術品中,所用材料全是花蓮當地所產,以表達對大自然鬼斧神雕的禮讚。

 

雷射藝術的引進與推廣(1977-1981)

雷射光的新奇、幻麗及其應用之深廣多變,深深震撼著他的靈思。透過雷射與藝術的結合,引領觀賞者瞬間領悟性靈的世界、自然的本質。楊英風認為雷射藝術之所以引人入勝,就在於它很接近禪的沉思境界。

 

不銹鋼景觀雕塑之創新(1982-1988)

楊英風認為不銹剛性真質堅,既貼近科技時代的精純,又能隱現中國宋磁的明澈、純淨的精美神韻,故以之為材,創作大量的不銹鋼景觀雕塑。不銹鋼磨光的鏡面效果,作品與環境形成了整體性的表現,而非搶眼的存在,這正是中國文化溫柔敦厚的生活理念。

 

中國山川─黃山、長江浩瀚恢闊的影響(1990)

楊英風親見中國北方恢弘的自然景色,站在宏偉的宇宙景觀前,進而產生對「宏大氣勢」精神的追求,重新開啟了對自我的詢問與對「宇宙現象」的興趣。

 

體悟生命之真義與靈性之超越(1989-1991)

經由早期雲岡石窟的醍醐灌頂,以及人生無常的經驗,楊英風體悟生命之真義與性靈之超越,開啟了對寬大自由的追求,呈現般若思想的「空觀」,亦即不受實體束縛、自由自在不受侷限的心靈,方能與以宇宙天意的相對性而成立。

 

景觀雕塑理念的再發揚(1992-1997)

楊英風認為雕塑本身是一增益減損的調和性工作,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高超境界,進而使藝術品與生活環境交融,方為景觀雕塑的真意。楊英風期盼能超越獨善與我執的「小愛」,透過「景觀雕塑」這面明鏡,發揚「大乘景觀」的精神。

北港朝天宮
日出而作
水牛
土地公廟
力田
悠遊
伴侶
後台
自刻像
司晨
蘭嶼頭髮舞
豐收
賣雜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