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展覽回顧
- 吳昊個展
吳昊個展
- 輝亮閃耀著燦爛
輝亮閃耀著燦爛-吳昊的作品 /黃小燕
每一次看到吳昊的畫,都會直接從心底產生一種「好富足」的感覺。
繁華。
那種富裕感,或許是從魔幻般的繁華色彩裡散發出來的:如此飽滿、如此燦亮。如何將顏色發揮到淋漓盡致,飽滿酣暢而不俗?除了長時間的訓練之外,我想著「天份」是一個極具關鍵的條件。從作品氣質看出身及教養,似乎過於殘酷。但是作品裡的氣質或氣勢卻無法說謊,總是如此真實及巨細靡遺的透露出那些出生之後的童年光輝,或是身體五官感受所承擔的保護,還是環境見識眼光所及之處...往往於畫面之外傳達出意於言外的訊息。而吳昊這些色彩繽紛、繁華富麗,即使畫的題材只是桌邊靜物花束果實,都顯出一種恢弘的氣勢。
我想起居處於落魄黃葉村,枯燈頹牆之下,而筆下園林人物情境卻在在透露出自己曾經「身經極繁華綺麗的生活」。以致於儘管「四十年華付杳冥」的曹雪芹。那些曾經歷過的華燦歲月,即使遙想起來只剩下某種聖堂彩嵌透著外光而晶亮的光澤,這些如夢的光澤恰恰是存在創作者身體裡的超級養份。吳昊的作品,給我第一個感受就是這種「舊夢繁華」的延續與發揮。
繽紛。
吳昊筆下的馬,總是帶著喜氣的裝飾及盈盈笑意。那是屬於節慶與歡樂少年的繽紛,彷彿伴隨著鑼鼓鏗鏗鏘鏘的節奏,於是畫中的馬匹開始蠢動起來,畫中的腮紅少女也立刻能夠如同皮影戲裡的人物劇情,一歩一歩跳躍著或扭擺著。正紅、桃紅、粉紅,或珊瑚紅。變化多端的暖色調,帶著民俗情調卻不會顯得俗氣或鄉氣的圖騰。我想,那是一種對於色彩結構的天份及找到一種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質。
這讓我想起有一回陪著父母到黃土高原旅行,一則是為了圓父親返鄉祭祖的夢;另一則是走看這個無海無港灣的真正內地中原西安。驅車前往荒涼的煙塵滾滾高原中,彼時我們正朝著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荒漠相反路徑,一心想要溯源到達唐朝詩人王維詩境裡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那個地標。但是沿途目光所及,除了黃沙滾滾,就還是只剩下黃土地。在一個個黃土堆出來的窯洞裡,有著常民生活痕跡,也有帶著民俗情調的裝飾或衣帽。這些布帛、鞋帽,及小玩藝兒的色彩幾乎都是走一種集閃亮、刺眼、華麗、絢爛的極致路線。那些鮮妍的色彩拼置,彷彿為了照耀這單調荒煙景緻,給這一片入夜之後卽完全黝暗的地方一些「光彩」。吳昊的作品氣勢裡,便隱隱透露出這種陽光熾烈黃沙荒土中,奔放而出的色彩。
我記得了艾可(Umberto Eco)在他的巨著「美的歷史」裡,著墨甚多的中世紀的光與顏色。那所謂的黑暗時代,卻恰恰蹦出璀璨華美的金色與紅色當作世紀背景。那些如天國般輝亮的光澤;那些地底火焰般燃燒的色彩溫度,讓人興奮也讓人著迷。如此澎湃的筆鋒及顏色,卻是畫著安靜的主題。
如戲。
或許你也記得了紅樓夢裡的金石器皿,彩帶衣冠。那些出場的角色一個個粉墨登場,裙帶衣冠、披風坎肩,質料跟色澤活靈活現,好似斑燦舞台等著紅衣彩袖。吳昊的作品也具有這種「等待著一場好戲」的舞台感。
例如當我們讀到王熙鳳出場時:「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銀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掛,下著翡翠撒花洋皺裙。」或者是家常的「紫貂昭君套」、「桃紅灑花襖」、「大紅洋皺銀鼠皮裙」,這些質感華貴的紫,或是各種層次的紅。其實我們也不斷的在吳昊的畫裡面閱讀到,似乎只有古典文學裡想像及獨創的神秘色彩。
回到中世紀裡的詩,艾可寫著:「燦爛顏色的感受處處皆是。草綠、血紅,乳則純白。每種顏色都有其最高形容詞,一個顏色又分為許多層次。」
於是閱讀吳昊的作品,除了第一眼的驚艷之外。我們也閱讀了顏色如同文字、而他所運用的色彩則成了象徵隱喻詩般的最高級形容詞。
芬芳。
吳昊筆下那些艷麗的花,飽滿而有活力。帶著重量感,甚至傳遞出些許氣息味道的盆栽花器。以花為主題,最容易有成就感;但是畫花,也最難。
如何畫骨畫葉甚至精神氣都要足,而不是流於「俗麗」或膚淺的形貌,真的不容易。吳昊筆下的花,枝枝盎然朵朵奔放,彷彿每一個角度、每一朵花,或每一粒果實都說好了似的:「要強壯!要有力!要好好活著!」我喜歡這種「積極感」,絕不是孤芳自賞的哀憐清愁,卻都是虎虎生風朝氣蓬勃的姿態,這姿態也像人的姿態,也像是藝術家內在真正的企圖與嚮往。
「玫瑰即使名字不叫做玫瑰,它依然芬芳如昔。」這是莎士比亞的經典台詞。而在吳昊畫裡頭的山茶、繡球、牡丹,或玫瑰。各個爭奇鬥艷,高彩度與暖色調互相幫襯,彼此散發著自己的芳香。華麗容易取得效果,但是「不俗」卻是個很難的技巧與風格。能夠在朵朵爭妍鬥艷的怒放群芳裡,依舊取得平衡的美感,仍然讓人感覺耐看,這都是畫家多少年的功力使得。
看著畫家筆下的花,不禁聯想起英國那位唯美的,十九世紀末的詩人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說起花或癡迷,提到浪漫與華麗,總是極讓人容易聯想到他。我讀到王爾德於1891年寫的「為花癡迷」:「畫室滿是玫瑰的濃味,當夏日的微風撩動花園裡的樹木,從開著粉紅花朵的荊刺的更細緻香味。...他剛好能瞥見密香和密色的金鏈花的閃光,那金鏈花顫危危的枝葉彷彿承受不住那些火焰似的美。」(艾可「美的歷史」,p345)金鏈花就是俗稱的「黃金雨」,盛開於春末夏初。而吳昊筆下的花卻讓人感覺是屬於農曆新年的喜氣,有一種不管時日,總要熱鬧過日子的坦然。也是一種張致節慶的繁忙,就像冬日泥屋裡的火盆。一幅畫,即刻溫暖了整個空間。
舊夢。
出生於南京的畫家吳昊,真的是一位有故事的人。這個奇妙的童年居地,立時讓人感覺六朝金粉般的輝煌美麗。這也讓我想起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鈞特.葛拉斯(Günter Grass),除了是著名的小說家,詩人暨劇作家,他也是一位熱愛繪畫的人。北美館在2007年辦了他的水彩詩畫個展,一幅幅輕鬆如詩的水彩畫伴隨一首首美麗的詩篇。他的一首名為「一段簡短的歷史」的短詩,恰恰與吳昊離家後的軍旅生涯契合。少年兵,整個時代的流離,一個人的記憶恰恰是一段時代故事的縮影。
當我十七歲時
手裡拿著我的炊具
一如那個和我孫女露易莎
參加了童軍旅行的人一樣
站在往施普倫貝格的馬路邊
舀著吃起了豌豆仁
一顆榴彈轟了過來
湯汁潑了出來
淡我只是
輕微地擦傷
並為此感到慶幸 (張善穎/譯,原點出版社)
那些藏在心底的顛沛流離,返身一望,可能在眼底望見的卻只剩下印象中的大山大水,或是一抹迷離的顏色幻影。這些舊夢幻影逐漸醞釀成形,於是少年離家的畫家再拿起畫筆時,第一個影像、第一段記憶,或第一次視覺的震撼,總是不經意的流洩出來。如同余承堯筆下的青綠丘豁,或如同吳昊筆下的燦爛芳華。
當我還小的時候,就常看到吳昊的版畫作品。令人開心的是現在是一幅又一幅尺寸巨大的油畫作品。當然作品不應該對材質有太多苛求,但是那獨一無二的油畫,儘管主題一致。但是你知道這朵花與下一朵花之間,總是相隔著不同的時間,散發著不同的香氣。這是油畫的獨特與唯一性。
愛因斯坦敘說著他無法估計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毀滅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如果還有人類,應該只能用木棍石頭打仗吧?!而我總是想著,即使世界毀滅只剩下奄奄一息,但是有幾樣東西一定會留下來:那就是宗教、哲學,及藝術。也因此我感謝藝術家願意在有生之年努力的以突破自己,挑戰極限為名,但是卻為這著世界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藝術作品。也許,這是許多藝術家始料所未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