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展覽回顧
- 【獸生文.字衍藝】陳義郎個展
【獸生文.字衍藝】陳義郎個展
- 平凡與神聖 再訪陳義郎的木雕世界
- 陳義郎的台灣生命力
平凡與神聖 再訪陳義郎的木雕世界
平凡與神聖
再訪陳義郎的木雕世界
文/廖仁義
每當一塊木材來到陳義郎的手中,便會將自己交付給他,相信他能夠為自己創造出另一個生命。
木材原來都有自己的土地與身世,也都是在陽光與水分的滋養之下成長茁壯,它可以是在自然之中或許壽比南山,或許生老病死,或許成為人類製造器物的材料,並且因此離開它原來成長的地方;離開原來的土地,它可能從此失去生命,也可能因為得到一個新的生命而延續。當它遇到一位有創造力的藝術家,甚至可以因此天長地久。
蘭嶼的達悟族每當砍伐樹木,用來建屋造船,總是會先祈求樹木的同意與庇佑,然後謙卑崇敬地開始動工。傳統的漢人木工師傅面對木材的時候,雖然木材已經失去樹木的身分,但他們仍然會以崇敬神明的態度對待木材,讓木材轉變成神像或生活器物。
陳義郎是一個從神像師傅出身的藝術家,他曾經接受前輩的教誨,懂得要以神聖的態度面對木材。在他從事藝術創作以來,他從沒忘記也從沒停止要以這個態度去創作。因此,每當他創作,木材都能產生新的生命,延續它在大地上應該享有的神聖與尊敬。
而木材在他的手中能夠得到新的生命,既是因為他的虔敬,也是因為他從不懈怠的琢磨。
1968年,陳義郎出生於嘉義。1986年,來到臺灣木雕的重鎮三義拜師學藝。1991年,受到蜇居三義的藝術家影響,成立個人工作室,致力於探索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2001年,舉辦個展《火蟲》,展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藝術造型。
在他建立了「火蟲」這個造型元素以來,陳義郎的藝術創作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火蟲萌芽時期:2001年,陳義郎在他擁有紮實的寫實木雕底子之後,蛻變出《火蟲》系列作品,從寫實造型的底層開發出宛如火苗一般的造型元素。所謂「火蟲」,並不是指已有既定形狀的昆蟲造型,而是一種具有火焰造型的生命意象。《火蟲》系列作品,讓他脫胎換骨成為藝術家,也讓他在臺灣現代雕塑的舞台上開始嶄露頭角。
(二)火蟲文字獸時期:2004年,由於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曾經舉行以《強力肛交》為主題的展覽,但真正延續他從《火蟲》系列以來就已呈現的造型特色,應該是2005年的《文字獸》系列。自《文字獸》系列以來,陳義郎熱衷於研究正體漢字的造型,特別是象形文字,在他還原出這些文字原來的視覺意象之後,他透過木雕創作賦予這些文字一種獸形的生命意象。
(三)火蟲神將時期:2008年,陳義郎又將他從火焰造型發展出來的生命意象,運用於臺灣民間信仰的神像,從而發展出《神將》系列。這一系列,包括以「八家將」、「三太子」、「雷神」、「齊天大聖」、「鍾魁」與「關公」為主題的作品。這一系列作品可以視為是他在建立了自己以火焰為元素的造型特色之後,運用這個造型元素,透過抽象的手法,重新詮釋神像形貌的一種表現。
經過這三個時期的歷練,陳義郎將火蟲造型運用到各種主題的能力,已達信手拈來的成熟境地。
在過去這段歲月中,《文字獸》一直是陳義郎熱衷投入的一個創作系列,也因此他在近日的展覽再次呈現這個系列的成果。
文字是人類創造之中經歷抽象過程轉化出來的表達工具,雖然有著感官經驗的依據,卻往往在經驗成為文字之後,逐漸失去它們在我們的感官經驗層面曾經有過的具體生動以及生命特色。然而,事實上,從正體漢字的「六書」來看,我們不但可以看到最初造字者的智慧,也可以發現,正體漢字都有著相當具體的起源,並且來自生動活潑的經驗依據。漢字「六書」指的就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依照這個線索,我們不難找出漢字原來的具體出處,特別是象形源於視覺經驗,而形聲源於聽覺經驗,能讓我們覺得熟悉親切。
陳義郎在從事「文字獸」的創作時,簡單來說,就是以動物的造型來表現文字,讓文字透過動物產生生命意象,除了變得具體,也變得活潑。此外,陳義郎也能掌握漢字六書的原理,將漢字的各種產生過程的思維運用在他對文字的詮釋中,然後再透過適當的自然動物或神話動物予以呈現出來。
其實在經過現代抽象藝術的洗禮之後,非具象的抽象藝術思潮例如孟德里安的新造型主義,並不喜歡具體形象,因為這既是延續再現原理,也似乎是讓造型依附於既存事務的形象,但是具象的抽象藝術思潮諸如超現實主義,則是維持具體形象,依據視覺經驗內容進行變形與改造,使造型得到不同於現實的意義。固然陳義郎的文字獸未必要被歸類為超現實主義,但是這些作品之中所承載的文字及其動物形象,已經在具象與非具象之外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與時代特色。尤其,我們要給予肯定的是,他的文字獸不但找回文字的經驗意涵,並透過相應的動物造型表現出來,而且順應木材的結構與肌理發展出動物造型。換句話說,陳義郎的《文字獸》系列一方面讓文字找回生命,另一方面也讓木材得到新的生命,而他們的主要中介就是動物的造型。
做為一個藝術家,陳義郎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認真與用心。他並非出身學院,也因此沒有學院包袱,從不造作,反而能夠依照自己的創作經驗去做判斷,得出正確的作品處理與展示處理。例如,這次的「龍」、「鳳」兩件作品能以鋼線懸掛,並非放置於臺座,就很有卡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機動雕塑(Mobile Sculpture)的現代與當代展示原理。
也正因此,我們可以說,陳義郎是一個被木材信任的雕刻家。他值得信任,因為他與木材已經共生共榮,每塊木材都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它們成為作品的過程,都是他身體的延伸與開展,延伸了身體的向度,開展了心靈的思想。
致力於成為木雕藝術家,既然木材信任他,我們當然可以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