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與白】朱為白版畫個展
  • 首頁
  • 展覽回顧
  • 【黑與白】朱為白版畫個展

【黑與白】朱為白版畫個展

2012/6/9 ~ 2012/7/8
2012/6/9 3:00-5:00pm
  • 朱為白的世紀刻痕

朱為白的世紀刻痕

 

    朱為白,生於南京市,原名武順,南京私立重輝商專畢業。1948年隨軍來台,軍旅閒暇時酷愛藝術活動。1952年進入廖繼春「雲和畫室」習素描、水彩、油畫並領略到藝術創作理念與自我表現的重要。1955年服務的部隊正好設於景美國小校內,認識霍剛、蕭勤,受李元佳邀入「東方畫會」在景美國小每月一次的新作觀摩與現代藝術討論會。

    1958年參加第二屆「東方畫展」,正式成為該組織之一員,參展的作品均屬抽象表現風格,以抽象繪畫理念,表現自我內心瞬間的感情。次年第三屆「東方畫展」時,仍以抽象繪畫表現具有中國面貌的抽象繪畫。1960年新聞大樓「東方畫展」與歐洲國際藝術聯展,受參展藝術家空間主義創始人封答那(Lucio Fontana,1899~1968)的啟示,其「空間主義思想」成為朱氏日後長期探討的藝術領域。1961年,在畫面上以刀割,形成空洞與突起的空間效果,從此利用刀、剪,成為朱氏作品的主要風格。1962年他的作品以中國哲學性理念為訴求,透過異度空間表現,如「圓」外加燈光的作品,於第六屆「東方畫展」中發表。1963年發展剪刻作品表現,1964、65年發表紙割、翹,表現生命旅程的作品。1965年加入同是倡導現代藝術的「現代版畫會」,同年第九屆「東方畫展」又與義大利畫家聯展於國立台灣藝術館,朱氏從空間派出發的嘗試,已逐漸顯露出個人風格。六○年代末期國內工業起飛,塑膠產品開始進入民眾生活,朱氏也將之用在藝術表現上。1968年至69年除用塑膠產品為媒材表現外,多數時間在進行藝術思想研究,且與中國的哲學觀聯接發展。

    1969年朱氏摸索完成木刻黑白版畫〈二虎圖〉及〈樂園〉,開始他的版畫追求,作品以「愛與和平」為主題,企圖瞭解、珍惜進而關愛宇宙天地間的自然萬物。透過表現性的刀法,黑白對比的效果,用樸實、純真的表現,人與萬物之間對愛與和平的期許,因此作風由非形象轉為具象表現。作品如〈女人與鹿〉(1970)。

    1973年開始表現中國人的「人生觀」:樂天知命、知足常樂、盡人事、聽天命等人生哲學修養,他說:「所謂吃飯容易,做事難,作人更難,其實人把名利得失看淡看開,知足則樂,無爭則安,作人不難,幸福易得。我所表現就是這樣的中國人」,以「中國人」原版版畫為代表,有十五幅作品。

    1975年開始以靜觀的思想看中國人,再以中國人的靜觀思想看這個世界,代表作為「竹鎮系列」,作者說:「本來嗎!人生如戲,戲要人觀,深入的洞察才知其所以然。」他的「竹鎮」是基於對此一時代未來的發展推演的領悟與表現,在樸實、道德、和諧的領域裡,沒有噪音及空氣污染,享受快樂的精神生活。「竹鎮」系列是朱為白七○年代深具代表性的創作呈現,以木刻的具象表現,是由〈竹鎮A〉(1975),〈竹鎮C〉(1976),〈竹鎮歡喜圖〉〈1977〉,〈竹鎮平安樓〉(1978),〈夏日竹村〉(1979) 組成的。畫中靈活的刀趣,黑白適中的比照,安逸樸實的鎮民,享受平靜和諧的幸福生活,正是朱為白夢寐以求的境地,也是我們大家所嚮往的世界。

    1983年以後,朱氏以樸實無色無相的黑白藝術表現,透過儒、釋、道思想啟發,利用棉布為媒材,開創「淨化藝術」,又以棉花棒的點與桿表現「耕植藝術」新理念、新表現。朱氏認為:藝術隨著創作者人生歷練、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的創作與成長,藝術家以超越性的創作帶領時代前進,其作品不能停滯不前,必以原創思維、原創表現,開創自性的藝術語言,才屬人生意涵,諒有機會再度展露,預期可成可喜。

    「為白」是他決定投入藝術旅程時,對自我生命作虛無的省思。為藝術的創造、為人生的意義,將空白的有限生命,添加一點可追尋的痕跡。不為現在也不為將來,更不為名利,衹為他生命片刻的貢獻。

    朱為白的創作理念:不是模仿,更不是抄襲別人或作技術的改良,「創作」本身須經漫長的自我摸索中發現自我獨特的屬性再發展,帶著自我生存的時空感受、生活態度、獨特的思想與觀念融入作品,在態度上,從創作中提煉出有啟示意義的原創作品,在精神上,可從作品發展過程裡尋出創作者一致性的生命,因此永恆性的創作,絕不是取悅於大眾,而是要具有時代性、開拓性和影響性,如此才算具有研究的價值。

    總結朱為白的版畫藝術,對人類生活飽涵豐厚的關懷,展現愛與和平,以及中國人對輕鬆自在的精神生活之愛好。如〈樂園〉天人合一的舒適感,〈七虎圖〉裡的家庭和樂,〈全福船〉人物神情平和,彼此在一艘小船上,位置雖窄小,各人都相安無事。而〈五福樓〉一作,表現人各有其享各有其樂,自由無拘束的生活,在中國人系列:〈木偶戲〉、〈清心閣茶樓〉、〈新年新希望〉、〈抒情者〉、〈有友為樂〉、〈自樂者〉、〈老伴〉等作品,都表現出中國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調。

   《竹鎮系列》是對理想世界的實現,也是朱為白版畫藝術的重要系列作品。朱為白創造美好世界的輪廓,在竹鎮的烏托邦裡,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沒有打鬥,也沒有任何電子機械產品,人們過著平淡天真且有真實接觸的生活。現代社會雖因工業發展帶來方便,但也導致污染與危險,在朱為白藝術思想的另一面,他用鋒利的筆刀,刻畫人在現代社會中的困頓,以及在忙碌中,生活意義感淡薄的危機。代表作品則如〈飛向何處〉、〈三缺一〉。

    朱氏曾與李錫奇主持「版畫家畫廊」及1987~1990年與李錫奇、徐術修共創「三原色藝術中心」,該兩處畫廊專以展覽版畫及現代藝術作品為主,可見他對版畫藝術的嗜好和推廣的熱忱。1979年獲中華民國畫學會版畫金爵獎的殊榮。

 

 

本文摘自:

陳樹升先生彙整之〈戰後台灣地區木刻版畫創作者傳略〉,

出自《世紀刻痕─台灣木刻版畫展》畫冊附錄。

月臨畫廊部分編輯使用。

 

 

朱為白 竹鎮A 版畫 76x54cm 1975
朱為白 竹鎮C 版畫 73x55x2pic 1976
朱為白 竹鎮平安樓 版畫 58x93cm 1978
朱為白 竹鎮郊外(B+D) 版畫 73x53x2pic
朱為白 生活橋 版畫 54x110cm 1974
朱為白 護橋神府 版畫 92x59cm 1975
朱為白 清心閣茶樓 版畫 54x40 1974
朱為白 竹鎮小橋 版畫 78x58cm 1979
朱為白 橋頭小鎮 版畫 56x80cm 1973
朱為白 竹鎮歡喜圖 版畫 60x205cm 1977
朱為白 木偶戲 版畫 54x39cm 1974
朱為白 宇宙人生舞台 版畫 91x56cm 1983
朱為白 老伴 版畫 54x36cm 1974
朱為白 自樂者 版畫 55x37cm 1974
朱為白 少夫少妻 版畫 54x37cm 1974
朱為白 上升的舞 版畫 95x56cm 1983
朱為白 各有所求 版畫 46x55cm 1980
朱為白 茶館一角 版畫 58x43cm 1973
朱為白 樂園 版畫 71x54cm 1969
朱為白 藝人與麵人 版畫 55x37cm 1974
朱為白 樹下情侶 版畫 88x55cm 1972
朱為白 舞 版畫 54x57cm 1976
朱為白 三缺一 版畫 50x56cm 1983
朱為白 七雞圖 版畫 115x55cm 1970
朱為白 五福樓 版畫 150x55cm 1973
朱為白 七虎圖 版畫 78x197cm 1973
朱為白 夏日竹村 版畫 45x95cm 1978
朱為白 五虎圖 版畫 48x88cm 1973
朱為白 飛向何處 版畫 57x92cm 1983
朱為白 採菱姑娘 版畫 47x105cm 1973
朱為白 鳥語 版畫 45x80cm 1972
朱為白 愛在天地間 版畫 60x94cm 1983
朱為白 煩 版畫 43x50cm 1976
朱為白_橋東_版畫_53x38_1974
朱為白_雲虎如意圖_版畫_85x51_1973
朱為白_夏_版畫_53x85_1973
朱為白_洗衣女_版畫_53x115_1973
全福船_64x197cm_版畫_1972
朱為白_竹屋新居_版畫_54x37_1974
朱為白_新年新希望_版畫_55x37_1974
朱為白_抒情者_版畫_55x37_1974
朱為白_屋後池塘_版畫_54x36_1974
朱為白_橋西_版畫_53x38_1974
朱為白_水音_版畫_30x26_1980
朱為白_有友為樂_版畫_46x41_1980
朱為白_雲上仙女_版畫_43x76_1983
朱為白_趕魚苗的人_版畫_42x80_1975
朱為白_行道_版畫_66x50_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