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展覽回顧
- 台北藝博|月臨畫廊展位G13
台北藝博|月臨畫廊展位G13
- 亦古亦今作為一種藝術途徑
自後現代美術發展以來,若說在當代藝術的範疇中,光譜一端為引領當代思潮進 行科技思考的研究與未來發展的探問;光譜的另一端則是在面對科技社會加速更 迭下卻欲反其道而行的掙扎,在保有古典創作的形式下,同時也蘊含著對當今現 實的想像。故即使時光倒溯至一兩個世紀前,這樣的創作方式或是繪畫手法仍得 以回應現今正與之共存的社會狀態。
月臨畫廊將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八位藝術家—吳昊、戴海鷹、卓有瑞、葉 子奇、潘信華、周成樑、夏愛華、黃至正,為上述當代藝術中後者類群,八位作 為平面與立體創作的媒材使用者,以古典技法造出當代思潮脈絡為起點,討論「亦 古亦今」作為一種藝術實踐途徑。
吳昊為東方畫會的八大響馬之一,其剛柔並濟的畫風,承載著童年時期的繽紛意 象與色彩回憶。旅居巴黎的戴海鷹,畫作雖採用西方技法,但其國學底蘊深厚, 作品中總帶著沉靜的東方意念。卓有瑞以獨創的水漬技法,讓畫面游走於虛實與 夢幻之間。從紐約歸國的葉子奇以自然作為基本的命題,結合古典寫實繪畫技法, 他的畫作經過深思和沈澱之後的實踐,是孤立沉思、心境轉化與滲透的場域。
潘信華以傳統六朝春蠶吐絲描的繪畫技法實踐於作品中,其畫作具有濃烈的詼諧、 曖昧寓意,反襯出超於現實的情境。周成樑藉由作品探討其個人對風景畫的定義, 也透過創作建立其與周遭環境、這片土地的關係。夏愛華的作品風格輕盈空靈、 色調活潑繽紛,以豐富的色彩創造出屬於藝術家撲朔迷離的魔幻世界。黃至正以 金箔作為基底材,運用墨水、影像等複合媒材展現不同的演繹可能,作品探討人 的關係如何質變,也在這當中觸及了生命的各個面向與時間感知。
這些藝術家對於使用傳統的創作方式,做為一種當代藝術實踐途徑,但此並非拒 絕與時代潮流俱進,而是在創作思考與材料技法間進行古今對話,在深化文化母 體中進行藝術創作的再定位,打開對於「傳統」的固有疆域概念,並展開當代人 對於生活、文化、場域間的匯流與探究。
貴賓預展時間
公眾展覽日期
展覽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