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展覽回顧
- 【彼岸陌客】飯田祐子個展
【彼岸陌客】飯田祐子個展
- 陌客,Asia
- 令我想起藤野先生的飯田佑子
令我想起藤野先生的飯田佑子
房方
自從發端於2006年的、席捲中國的藝術市場熱潮開始湧動後,建立一個空前繁榮的“亞洲藝術共榮圈”便逐漸成為很多業內人士時常議論的話題——臺灣、日本、韓國的畫廊們紛紛在北京設立了分支機搆,北京的一些富於敏感度與行動力的收藏家,也以頻頻出手購買日、韓年輕藝術家作品,作為其試水“國際化”的標誌性活動——在這股熱乎勁兒的烘烤之下,我也關注起周邊國家的藝術青年的創作活動,專程到韓國、日本走訪工作室、參觀博覽會,樂此不疲但收穫寥寥,久久沒能找到我心儀的對象,幾年下來,竟然是在北京“打撈”到一個日本藝術家,她就是飯田佑子——如今回想起來,雖然數量少得可憐,但我卻心滿意足、有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2008年夏天,飯田佑子的個人畫展“亞洲不安之旅”在我經營的星空間畫廊得以舉辦。如今回想起這番合作的情形,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兒時讀過的那篇魯迅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這是初一語文課本中一篇值得懷念的文章,寫作於近100年前——文中的主人公藤野先生“樸實厚道、待人以誠、忠於學術、潛心研究”(引自百度百科“藤野先生”詞條)的品格令人難以忘懷,重新改寫了“日本人”在我那一個少年心中的定義,而在與飯田佑子的交往中,我依稀看到了藤野先生的影子——正是這種不趨同于“時弊”的難得品格,吸引著我與這位在異鄉北京生活了十年的藝術家開始了合作。
當時因為要與這位“女藤野”合作展覽,我們花了不少時間聊天兒,聊出了很多我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內容——比如,她說在中學時代,就讀“美術輔導班”時,老師要求要有創意,大家面對著清一色的紅蘋果,都要刻意畫出不同的顏色,說這樣才算有創意——“幹嘛要這樣的創意,都把紅蘋果畫成五顏六色的,但畫得都太一樣,如果是創意,大家都畫得不一樣才對,這還算是什麼有創意!”這就是飯田的回答,她對這種美術教育中的教條主義,有著近乎嫉惡如仇的態度,認真到了可愛的程度。再比如,她回憶初到北京時候,看到用手工繪製的巨幅看板——“很多各種各樣的火腿和香腸,都是手工繪製的,簡直太棒了,真是想不到!”她的言語和眼神同時放光,像是發現了新大陸,在漂泊于亞洲各地的這些年,她總能把這種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大驚小怪”轉化成為作品中默默發散的樸素的形色——說了半天飯田其人,那麼,關於飯田的作品呢,其實引用一位元友人裴剛的文字我以為就足以說得明瞭:“她用一種堅定的純真觀察中國、日本以及東北亞地區的人們最普通的生活。對普通的場景用非常個人化的語言表達出她對人性最普遍意義的講述。願這種質樸和溫情讓更多的人們得到慰籍。”
最後,還不得不再囉嗦一句——如果你還不知道魯迅的《藤野先生》,或者雖然讀過但根本已經將這篇文章忘記了,那請你上網搜出來讀讀吧,它也許能夠映射出一個更為鮮明的飯田佑子的形象,也許能夠幫助你讀懂我心目中這位一百年以後的日本女藝術家。